近年來,陜西提出唱響“秦酒”品牌,“打造百億西鳳、培育千億產業”發展思路。只有大力開展品牌培育工程,圍繞打造品牌,培育和孵化一批活力旺盛的品牌梯隊,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牌培育體系,才能真正實現陜西酒類產業高質量發展。

俗話說,無酒不成宴。
自古以來,酒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酒簡直無法生活。我們甚至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酒,人類歷史會不會還是現在的樣子!
作為美食必不可少的白酒,同樣講究色、香、味三大要素。于是,按酒香的類別來劃分,白酒又以鳳香型,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四大香型影響最大,鳳香型是陜西的文化名片。
我出生于酒鄉鳳翔,雖不能說是喝著酒長大,至少也是聞著酒香味長大的。工作后長期直接或間接服務于白酒產業,一生與白酒結下不解之緣。
去年,全國白酒產量已達到7000多萬千升,銷售收入近9000億元,而陜西產量才不到20萬千升,銷售額僅150多億元,在全國排名第11位。這與四大名酒西鳳酒和四大基礎香型鳳香型酒的故鄉和地位嚴重不匹配。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三個方面:一是各級政府對白酒產業重視不夠,缺乏統籌規劃引領;二是企業各自為政,缺乏共同發展、抱團取暖的合力;三是政府及企業品牌建設不足、文化宣傳不夠、思想觀念落后等因素。

西鳳酒擔負著打造陜西千億白酒產業的重任
近年來,陜西提出唱響“秦酒”品牌,“打造百億西鳳、培育千億產業”發展思路,全力推進白酒行業集中度提升,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力爭在閉環產業鏈上實現千億元發展目標。筆者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一是要充分認識陜西白酒的資源優勢。
白酒四大香型的鳳香型為陜西獨有,杜康造酒也在陜西,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兩大優勢??梢栽趯氹u市鳳翔區柳林鎮打造全國唯一的鳳香酒產業基地,利用當地民居打造鳳香型白酒體驗、定制、觀光一條街,充分帶動鳳香型白酒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在鳳翔周邊地區支持高粱、大麥、豌豆等白酒原料種植基地建設,利用酒糟大力發展養豬產業,調動當地老百姓參與鳳香型白酒生產、加工、銷售產業大循環。
二是保護好鳳香型工藝的唯一性。
到目前為止,濃香型全國都有,醬香型、清香型其他省份也有,只有鳳香型是陜西獨有。一定要保護好、利用好鳳香型工藝的唯一性,嚴禁鳳香型工藝外流。在柳林鳳香白酒產業基地,不允許其他香型白酒企業落戶,更不能生產其他香型白酒,確保柳林鎮鳳香型白酒基地的獨特性、唯一性,做到文化和個性的統一。
同樣,在白水縣杜康鎮充分挖掘杜康文化,打造杜康鎮白酒生產基地。杜康也是陜西白酒的一張重要文化名片,這兩年他們搞了一個杜香型白酒,正在推廣,還有待于全國白酒界認可。我認為應該支持這種創新的做法。
這樣的話,陜西西有鳳香東有杜香,一鳳一杜均為陜西獨有,就更具有文化個性。
三是弘揚白酒文化,發展白酒產業集群。
除了在鳳翔打造全國唯一的鳳香酒產業基地,在白水杜康鎮也要打造杜香型白酒體驗、定制、觀光一條街。在白水縣周邊建設白酒原糧種植基地。隨著杜康鎮杜香型白酒產業基地的打造和發展,包裝、銷售、策劃等相關產業定會隨之跟進。
在陜南、陜北和關中其他地區,在現有酒業發展的基礎上,支持鼓勵其他香型的酒產業發展壯大,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白酒生產繁榮景象。
西鳳集團近年來積極探索“白酒生產+文旅產業”的商業發展模式,投資8億元,啟動建設了西鳳老街、博物館、萬噸酒海庫等文旅產業項目,打造集原糧種植、采摘體驗、生產釀造、藏酒定制、文化傳播為一體的文旅體驗區,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重要舉措。
四是加大白酒技術人員的培養力度。
支持全省白酒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充分利用陜西科技大學等高校白酒教育的優勢,為千億陜酒助力。充分發揮陜西省白酒創新基地力天酒業西安研究院的技術優勢,推動陜酒的提質增效。

2022年3月,陜西杜康酒業集團舉辦“致敬酒圣,復興杜康”全國書畫名家祭祀酒圣杜康暨采風活動。
寶雞、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可以參考在柳林和杜康兩鎮設立釀酒教學機構,充分動員媒體力量加大陜西鳳香、杜香白酒的宣傳力度,為千億陜西白酒產業快速發展大造聲勢。
五是成立全省白酒發展統籌機構。
各級政府和企業應積極適應市場變化,著力搶抓發展機遇,高度重視酒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作,推動“秦酒”產業高質量發展。除了成立全省白酒發展統籌機構,在重點區域比如寶雞鳳翔區、渭南市白水縣,也應該設立同樣的機構。在全省各級白酒發展統籌機構的帶領和組織下,高舉打造千億產業的大旗,充分認識白酒產業對國民經濟、地方財政、勞動就業、人民生活、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像貴州打造貴州醬香一樣全力打造陜西鳳香或寶雞鳳香。鳳香是陜西的,是寶雞的,是鳳翔的。不是哪一家的,沒必要是哪一家的,是哪一家也沒有多大意義。
對陜西白酒行業來說,只有大力開展品牌培育工程,圍繞打造品牌,培育和孵化一批活力旺盛的品牌梯隊,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牌培育體系,實現陜西酒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將指日可待。
作者簡介
張 鑒 陜西君鑒白酒品牌文化館館長
責任編輯:王順利/《新西部》雜志·新西部網
終審:楊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