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緊扣“全國富硒食品產業強縣、西北預制菜之鄉”發展定位,出臺預制菜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編制“十四五”預制菜產業發展規劃和“一圖五單”,統籌架構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四梁八柱”。通過突出目標導向,強化鏈式思維,沿鏈而進,聚群而興,著力推動富硒食品(預制菜)全產業鏈發展。

安康市石泉縣敏銳捕捉后疫情時代“宅經濟”“單身經濟”以及“把人們從廚房中解放出來”等新趨勢,滿足居家生活、戶外旅行、辦公加班、防疫救災等眾多場景的安全、便捷、健康餐飲消費新需求,把發展預制菜經濟作為新業態市場風口,以創建“石泉食美”公共品牌IP為載體,打造全國富硒食品產業強縣、西北預制菜之鄉。

石泉縣經濟技術開發區
圍繞聚龍頭,規劃引領建園區
堅持把頂層設計與企業探索相結合,突出市場導向,著力聚龍頭建園區。
一是高起點規劃。緊扣“全國富硒食品產業強縣、西北預制菜之鄉”發展定位,出臺預制菜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編制“十四五”預制菜產業發展規劃和“一圖五單”(即產業鏈圖譜,政策清單、產業發展問題清單、龍頭骨干企業和主要配套企業清單、重點項目清單、可招引的省內外頭部企業清單),統籌架構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四梁八柱”。
二是高標準建設。緊扣特色化、專業化要求,依托石泉經開區,規劃100公頃高標準打造百億級富硒食品產業園,新建預制菜標準化廠房16萬平方米,統籌推進園區冷鏈倉儲、物流配送、污水處理、人才公寓等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建成全省首個富硒食品特色專業園區。
三是高質效招商。瞄準產業鏈上下游前后端,一手抓鏈主企業、龍頭企業招商,一手抓關聯配套企業引進。先后引入自嗨鍋、王小余食品、瑞錦泉等8家預制菜頭部企業和智能廚房設備制造、富硒魚生產加工、紫茄子加工等關聯項目,扶持壯大龍頭企業22家,構建起富硒食品(預制菜)龍頭企業矩陣。
聚焦提質效,延鏈補鏈強產業
突出目標導向,強化鏈式思維,沿鏈而進,聚群而興,著力推動富硒食品(預制菜)全產業鏈發展。
一是市場導向建基地。堅持“一鎮一業一龍頭、一村一品一園區”發展思路,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300個、標準化農業產業示范園30個。精準對接縣內重點企業需求,采取訂單生產、保底價收購的方式,發展蔬菜8萬畝,形成了石泉黃花菜、石泉桑蠶繭、草池灣大米、石泉黑豬、柏盛魔芋等一大批“精優特貴”農產品,為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發展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原料供應。
二是科技賦能提品質。緊緊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銜接落實秦創原“政策包”,設立富硒食品研發中心,建成4個富硒食品專家工作站,聘請專家57名,引進人才86名。支持企業與中國農科院、中糧集團等30多所高校院所及大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聯合開展科研攻關,研發蔬菜、魔芋、蠶桑、黃花菜四大富硒食品(預制菜)體系,開發蠶桑宴、庖湯宴、魚宴等系列富有石泉特色的富硒菜品,已轉化專利技術100余項、開發產品361個,認定綠色食品A級農產品8個。
三是品牌撬動拓市場。聯合深鯊集團實施“百城千店”計劃,打造“石泉食美”小碗菜餐飲連鎖,培育“石泉食美”公共品牌。堅持展會宣傳推廣、入駐電商平臺、網紅直播帶貨相結合,線上線下開拓銷售渠道。推行“門店銷售+互聯網銷售”模式,覆蓋全國3000家銷售門店、800家連鎖店,建成西北最大的富硒黃花菜加工出口基地,形成了覆蓋全國、銷往海外的網絡體系。
突出強保障,緊抓關鍵聚合力
始終秉持首位產業予以首位支持,推動優質資源向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集中。
一是堅持高位推動。以鏈長制為牽引,成立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的產業鏈工作專班,統籌力量抓富硒食品(預制菜)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產業配套及品牌培育等工作,形成了保障有力的組織體系。
二是狠抓要素配置。堅持土地跟著項目走,每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30%以上向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聚焦。樹牢投行思維,強化財金聯動,向上爭取的專項資金、專項債券及產業獎補政策優先支持重點項目和企業發展,累計投入35億元支持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發展。
三是激發市場活力。深化縣長營商環境“三本賬”、企業幫扶“六個一”等機制,打造“石事幫·泉速辦”服務品牌,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截至10月底,全年實現產值53.0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
責任編輯:王順利/《新西部》雜志·新西部網
終審:楊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