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申東昕)2月2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秦嶺生態環境狀況評價為“優”,黃土高原成為全國增綠幅度最大的區域。10個國考城市PM2.5平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279.7天,重污染天數平均5.2天。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111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占96.4%,同比提高5.4個百分點,其中,黃河流域同比提高9.2個百分點,長江流域首次全部達到Ⅱ類以上。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同比減少2.7個百分點。國考的33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環境應急事件數量實現“九連降”。
在環境空氣質量方面,全省12個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27。漢中市首次邁入達標城市行列,陜北、陜南5市空氣質量首次實現全部達標,全省69個縣(區)達標。環境空氣質量前三位依次是安康市、商洛市、漢中市。全省12個市(區)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5.2天,同比減少4.1天;SO2平均濃度為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NO2平均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CO平均濃度為1.3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SO2、NO2、CO濃度監測值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一級標準。
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方面,全省101條河流230個國控、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96.1%,同比上升4.4個百分點; Ⅳ~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3.9%,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水質斷面,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黃河中游陜西段總體水質優,同比提升一個等級。黃河中游陜西段干流水質優,監測的10個國控、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00%,無Ⅳ~Ⅴ類和劣Ⅴ類斷面,同比保持優良。除渭河、延河、無定河外的黃河中游陜西段支流水質優,監測的24個國控、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95.8%,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Ⅳ~Ⅴ類斷面比例為4.2%,同比下降20.8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同比下降4.2個百分點。
全省10個設區市、楊凌示范區和韓城市城市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54.3分貝,同比等級不變。全省環境空氣、水體、土壤、電磁輻射、重點監管核與輻射設施等178個輻射環境監測點位監測結果未見異常,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責任編輯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