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涇陽,一品茯茶香。
3月2日上午,涇陽茯茶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秦創原·創新實踐服務中心舉行。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原陜西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委主任李三原,陜西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陜西省茶產業鏈、副鏈長鄭蕓瑄,咸陽市政協副主席史耀東,縣委書記拓巍峰,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監事長黃政,上海交通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蔡保松,陜西省園藝技術工作站站長王周平,陜西省農業宣傳信息中心主任程曉東,咸陽市供銷社主任蒙群,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宣朝,上海市茶葉學會秘書長方茵,涇河新城管委會副主任李宇超,縣委副書記、縣長郝瑞耀,縣政協主席劉海燕,陜西省園藝技術工作站副站長王天軍,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副處長王永剛,上海交通大學茶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高瓔出席論壇。

▲縣委書記拓巍峰向李三原授予“茯茶功臣”獎牌。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原陜西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委主任李三原為獲十年年份茶獎企業頒獎。

▲陜西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鄭蕓瑄為獲陳茶組金獎企業頒獎。

▲咸陽市政協副主席史耀東為獲新茶組金獎企業頒獎。

▲涇陽縣人民政府與涇河新城簽訂茯茶產業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王慶、李三原、鄭蕓瑄、史耀東、拓巍峰見證簽約。

▲縣委副書記、縣長郝瑞耀致辭
郝瑞耀表示,十多年來,涇陽積極響應“陜茶振興”號召,圍繞“傳承歷史文化、復興茯茶產業”目標,聚焦“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講好茯茶故事、構建茯茶集群、賦能茯茶創新。年產值14.7億元,茯茶產品暢銷海內外,茯茶公共品牌價值突破10億元,榮獲中國茯茶之源、全國茶業百強縣、全國茶業品牌建設十強縣、科技興茶富民典型縣域、“三茶統籌”先行縣域等諸多榮譽。
當前,涇陽正以茶旅融合發展為重要抓手,聚力打造“一館一園一鎮一村”,通過深度融合發展,力爭在三年內將涇陽茯茶公共品牌價值翻一番,五年內形成百億級規模產業集群,在茯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新的更大的步伐,真正把涇陽茯茶打造成促進群眾增收的“致富茶”、人民健康的“保健茶”、人文互鑒的“文化茶”、暢敘友情的“聯誼茶”。

▲副縣長崔巍就涇陽茯茶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介紹。

▲西咸新區茯茶鎮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曉晨就茶旅融合進行介紹。

▲上海市茶葉學會秘書長方茵發言。
縱橫絲路兩萬里,茗香各族六百年。茯茶是涇陽的文化標志,它不僅豐富了地域的內涵與風度,也為地區經濟發展帶來動力和活力。
近年來,涇陽縣緊緊圍繞“傳承歷史文化、復興茯茶產業”這一戰略思路,積極保護傳承和發揚“涇陽茯茶”文化品牌,精心制定茯茶產業規劃,建立完善茯茶生產標準體系,涇陽茯茶產業發展迅速,茯茶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





咸陽師范學院涇陽茯茶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首席專家、教授董新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涇陽茯茶研發中心首席專家、教授肖斌,上海交通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蔡保松,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旗,上海蔚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中國互聯網藝術大會茶文化論壇秘書長黃蔚受邀發言,他們從涇陽茯茶歷史淵源、三茶統籌·科技賦能、“三茶”統籌大背景下中國茶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帶我們再次認識涇陽茯茶、了解涇陽茯茶。

位于大西安北部的涇陽縣,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輔名區”“京畿要地”。自古以來,勤勞智慧的涇陽先民,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創造出了中國最早的農耕文明,而源自涇河岸邊的茯茶,就是從這農耕文明里綻放出的一朵璀璨之花。邁入新世紀,涇陽將茯茶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和文化名片,以最新的發展理念和更高的發展定位,使古老的茯茶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論壇發布了涇陽茯茶宣傳語“千年古涇陽,一品茯茶香”。陜西省茶產業促進會會長王超,陜西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張為國,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陜西省茶業協會秘書長穆世超,咸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燕軍永,咸陽市科技局四級調研員劉增用,咸陽市園藝站站長查養良,副縣長崔巍及有關茶企、茶商代表和43家茯茶企業負責人參加論壇。


論壇前,省市縣領導、專家學者、上海茶商代表參觀了秦創原·創新實踐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王順利/《新西部》雜志·新西部網